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 第十三章 提前到来的清乡

第十三章 提前到来的清乡(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这一段时间里,老潘关心的新四军军部已经迅速集结,并且轻装按照南下的方案开始北移,行军路线仍然是从驻地向南开拔,经茂林、三溪、旌德、沿天目山脚附近的宁国、郎溪,绕道苏南的溧阳,然后待机北渡。

有人就要问了,不是说不能选择南下路线了吗?要是一定要这样做,理由又是什么?

在项ying后来给中央的电报之中是这样叙述自己的观点的:

第一、相对日军来说,顽军战斗力较弱,即便人数较多,但是火力战力均不如日军。我军对付较有把握。第二、只要行军途中,果断迅速,顽军很难对我军进行合围,只要我军大队进入山区,即可长期坚持第三、顽军对我军进行围攻,势必会在国内造成轩然大波。

因此原定路线可以不用更改,只要各部提高警惕,加快行军速度即可!因为这一条路应该是牺牲最少的一条

老潘可不知道自己这封电报给自己将来带来了多么大的好运,或者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增加了多少的变数,只是偷偷一个人在心里琢磨着这件事情究竟会给历史带来多么大的改变?

新四军军部不再按照既定路线北移 ,皖南事变将不会发生,那么势必就不会有后面的重建新四军军部还有今后的新四军扩编重建那么新四军还是会在面不和心也不和的项叶二人的领导下进行战斗,真的会比后来的局面更加的好吗?想来想去,老潘始终没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其他的老潘这样级别的是不可能知道详情了,就知道第二日,新四军军部的联络信号就已经完全消失,进入了无线电静默状态,有了提防的项ying也不是好惹的,特别是还有叶ting这个北伐的名将。因为身边不过是一个警卫连,还有一个尚未整训好的骑兵连,所以团部的战斗任务并不重,大量的部队分散在黄河还有平汉铁路之间广阔的平原之上,也用不着老潘操心。百无聊赖之际,只好在已经停留了五天的那个小村庄里和上了年纪的老房东闲扯!老潘心里直犯嘀咕:这个鬼子知道了新四军的消息子虚乌有的话,又会怎么办呢?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突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老潘的门被砰的一声撞开,满脸风尘的钱传志急急的冲了进来,接过一边跟着进来的警卫员手中的一个大水瓢,咕隆咕隆的就灌了几口,喘了一口气,摸出一张卷好的小纸条:

提高了警惕,抛弃了军部的辎重,将后勤以及随军的家属等全部编成一个支队武装起来,伴随军直还有二纵队行军,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部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还有部分坚持留守的人员自愿继续打着军部的旗号在云岭的新四军军部旧址坚持,以此来迷惑敌人。

在十二月二十九日这天军部一举跳过了青弋江,渡江途中十分的顺利,浮桥并没有如历史上一般折断,因此也就没有发生历史上的渡河后停留两天修整的事情,这样就为快速转移提供了时间。

正是因为这样,一月三日,蒋介石始得知新四军开始北移,这才慌忙下令第三、第五战区“采取行动”。第三战区于三日下午命令第三十二集团军“迅速部署所部开始进剿”,并强令“彻底加以肃清”。

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指挥的七个师八万余人的部队,本来是准备在茂林地区设伏对新四军军部进行猛烈袭击的,但是没想到不善山地作战的国军士兵的两条腿远远比不上抛弃了辎重和后勤,在山区移动如飞的新四军战士。到了茂林地区之后,仅仅在地上看见一大堆的新四军战士留下来的烂草鞋,气急败坏之下,上官云相命令部队加紧行军,一定要在新四军突出重围之前将其所部全数肃清。而我军现在已经占领了星谭,将身后的敌军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初步获得了战斗的主动权!

※※※※※※※※※

“报告团长!日军近日集结的兵力开始分批移动,但是是分两批行动的,只有部分兵力,大约一半是往南边调动的,其他的兵力,已经从三个集结地点呈网状向西展开,目标直指我们的游击区域!”

老潘一边拆开卷成一卷的情报,上面赫然写着:“速转移!清乡开始。”

“清乡”一词原本出自1941年7月1日,汪氏政府清乡委员会开始推行“清乡运动”。

但是现在突然出现在了40年底的山西,这就不能让老潘不暗叹命运多桀。怎么什么好事都让自己首先碰上了!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