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望族 > 第六百七十九章 花明柳暗(一)

第六百七十九章 花明柳暗(一)(第2 / 9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边神英都出了京城,那边朝堂上还依旧吵着,那份檄文被越来越多人提及,但,始终没有“官方渠道”得来的“实证”。

街面上,东厂西厂内行厂连带锦衣卫纷纷出动,抓捕“造谣生事”之人。

而后几日,那几位弹劾了刘瑾的给事中过往种种“违法乱纪”劣迹陆续被锦衣卫挖掘出来,呈到了御前。

刘瑾气焰高涨,虽没上重枷,却罚了每人百石米,口口声声不为难他们“输边”,只要送到刚刚报了旱灾的河南即可。

他同时上书请旨,清查河南仓粮、屯田,清丈田亩,以备赈灾。

而那神英说起来,原也是边将出身,曾做过总兵官,但弘治十一年时因贪得无厌违禁边贸,又坐视寇掠蔚州而不救,被言官弹劾,去职闲住。

直到正德初年达延汗犯边宣府,神英才起复,率兵驰援,颇立战功。

后在京畿周围剿匪立功,得进右都督,他便又投靠了刘瑾,砸下重金,受封了这泾阳伯。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瑾此时推出神英,不止是要抢这份军功,怕也是在为之后延绥、宁夏马市打算。

于是平叛的主帅尚未定下,京中忽然就流传起“安化王打得清君侧旗号”、“檄文列出刘瑾十大罪状”等言。

这一下朝中又炸开了锅。

曾经的阁臣刘健、焦芳,如今的阁臣刘宇、工部尚书李鐩皆是河南人!

虽然刘健门人多被刘瑾清扫掉了,焦芳下台其门人也大受影响,但朝中的河南籍官员仍是极多!

然递进兵部及内阁的诸多战报中,却丝毫没有提及有这样檄文。

随后有六科给事中上折弹劾刘瑾罪状,甚至“猜度”刘瑾有藏匿檄文之嫌,却被刘瑾当堂直斥诬陷。

皇上似乎不满于这种争吵——叛乱当前,哪有多余的时间浪费在这样的口水仗上,他迅速下旨,杨一清总制军务、张永为监军、神英为总兵官共同平叛。

这样的结果,想是要挨个给点甜头以安抚各方的。

但实际上,哪一方都没有被安抚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