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海上升明帝 > 第519章 青纱帐

第519章 青纱帐(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夏粮不交租,其实也是有传统的。

在以前,多数土地其实只能种一季主粮,所以地主跟佃户也就是分这主产品。就算现在,在江南吴地,一直以来也习惯是夏收麦,秋收稻,夏收的那一季麦子收入全归佃户,但秋收的稻谷则要分成交租。

所以吴地佃户都喜欢早季种麦子,不喜欢种早稻,麦子只算是副产品,跟萝卜油菜一样,不算主产品,故此就算是在江南,他们也喜欢种一季麦,再种一季水稻,而很少种两季稻。

一来麦稻交替,时间上比较充裕,二来还是种了早稻就也算是主产品,所以要抽租。

所以现在内阁奉旨要搞减租,直接就不管夏季种麦种稻还是什么,直接规定夏季粮不交租地主,只交秋季粮。

一船粮来,运一船难民走。

粮船北上,难民南下。

不断的运,运了几个月了,现在登莱这边依然还有许多难民不断逃来,但死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再过一个多月就差不多能收玉米了,按现在的这气候,今年的玉米产量应当不错,甚至还可以稍晚收点以提高产量,等玉米秋收后,又可赶种小麦了。”

大学士徐石麒告诉皇帝,现在山东明军占据的登莱青忻四府,基本上已经没有荒田了,就连荒地也大量开垦。

交租的方式,也按分成,而不是铁板租。

在明末,江南地区铁板租是常例,就是固定租额,好的水稻田,田租往往达到一石二斗,不过实际上一般达到一石左右。

不管是有主地还是无主地,不管官田民田,都是先种了再说。

另外军屯田现在也很多。

“田地产权还是要尊重的,现在是特殊情况,有些地主离乡南迁了,有些因饥荒逃难离家了,也有些是虽然还在乡但种不过来,所以我们现在先安排人把地都种上,地主不得阻挠。就算地主不在家的,种了他们的地,该给的租子要先记在帐上,以后要给他们的。

当然,现在是特殊情况,这个地租也要尽量减轻些,毕竟许多都是难民,不容易。”

徐石麒拿出了内阁商议的办法,“内阁按陛下旨意商议出一个减租减息的方案,原则上,在长江以北地区,试行这个办法,具体则是夏粮所收,归耕种佃户所有。而秋粮所收,先将所收的两成五给佃户,剩下的七成五再地主与佃农平分,则地主得秋粮总产的三成七五,佃农实得六成二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