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海上升明帝 > 第641章 水中银

第641章 水中银(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登莱这里距离盐场极近,甚至本身就有盐仓,所以几乎没有运输成本。

皇家少府监下的皇家供销社也经营盐业,凭着皇家名号,占据了东京盐销售的大半份额,其实皇家还有盐运商行专门运盐到各地,尤其是内陆地去,然后在各地还建有盐批发行,搞批发销售给盐贩们,也批发给自家的经销社。

只不过盐运商行和各地盐批发行、经销社都是分开独立,各计盈亏。

供销社做为销售的,他在盐商手里买盐时,就得向盐商把那百分之十的代缴公卖费结算给盐商,他自己则还另要交盐牌照费、定额营业税、住厘。

盐商按贩卖运输远近,加上运输等成本后,再加价卖给各地盐贩,不过因为如今是任由贩运销售,所以盐商也不敢乱加价,价格过高,别人就会买其它盐商的盐卖。

盐产税是百分之十。

山东这里的盐是海盐,其生产成本很低,一斤盐有的收购价原先不到一文钱,而朝廷统购食盐,

在各地收购百姓制的盐,根据其不同品质,每百斤收购价由一百文左右,今年朝廷提高了收购价,品质好的一百文一包。

如果按一钱银一百斤盐,他们一包盐需缴盐产税十文钱。

盐仓向盐商卖盐,则是翻倍定价,二钱银一百斤,盐商按此价纳各项税二钱八分,总共缴纳盐价和盐税等共四钱八分。

所以就算是皇家盐运行也会把这个价格控制的比较合理,供销社做为终端批发零售也不会提的太高。

市场经济下,任何过高的价格,往往都是给竞争对手抢夺市场的机会。

明以前对盐民征收盐课,一般都是额定盐课,按规矩是每引盐征两钱一分多银子,一引两百斤,百斤征银一钱,实际则多为额定征收,比如一亩盐田征银三钱,实际还要加部缺银等。

明代盐民的盐课实际税率很高,所以盐民就把盐私卖给盐贩,成为明代私盐泛滥的源头。

而现在绍天朝,罢除盐课,改为盐产税,按纳盐时实际所产收税,百分之十,一百斤才征十文钱左右,相比以前一百斤征一钱银,实际是降低十倍税率。

而以前盐民还要交各种附加摊派,故此导致了私盐的源头泛滥。

盐商在盐仓交税开票取盐贩销各地,其最大成本除了税就是运费,所以远近不同,盐价也不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