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海上升明帝 > 第752章 旧阀

第752章 旧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有些勋臣家族也有些族人加入了绍天朝中,甚至也有些已经崭露头角,而大多数旧勋子弟,虽在政治上不得意,可继续经商贸易,趁着这几年势头好,反而大多如鱼得水。

而那些当初在北京死于顺军或清军之手的勋臣家族,他们虽然后来也大多被收回了爵位,也清理了田产,但保存了更多的元气,这几年大多也已经慢慢的又开始进入朝堂。

如投降闯军后被杀的太子太保定国公徐允祯,献齐化门降顺,还上劝进表,结果还是被李自成处死的太傅、成国公朱纯臣,北京城陷死于闯军的英国公张世泽,武定侯徐锡登等。

还有明亡后而被夺爵的泰宁侯陈延祚、宁阳侯陈光裕、怀远侯常延龄、武清侯李存善,成山伯王道允,广宁伯刘嗣恩、武进伯朱自洪、靖远伯王永恩等,也有许多既没殉国,也没被杀,大多在两京亡后逃隐。

朱以海接着又说道,“绍天元年以前,大明历朝所赐爵勋臣之家,如今未在朝有官职爵位者,全族须迁移来京落户。”

文安之坐在那不动声色,其实皇帝之前已经在乾清门总理处跟他们这些总理大臣们就此事商议了许久,皇帝有意要彷汉代陵邑制度那样,把地方上的一些高门大族迁来京城。

对现在朝中授爵任官的那些地方高门大姓,朝廷是只要求他们本身迁移京城落户,不强制要求他们的族人迁移入京,愿意来的听其自便,也会给予一些分田给宅基地的优惠条件,不愿意来也不勉强。

但对大明朝以前那些得过爵的家族,女儿曾经入宫为后、妃、嫔的家族,以前有子弟在朝中任过五品实职的家庭,还有得过武官世职的家族,只要还在的,且现在绍天朝中没爵,没五品以上,没在京戍卫的,这次都要强迁入京。

基本上那些以前的勋臣后戚,世袭武官,高级官僚家族,到此时还在的,那肯定基本上都是地方名门望族大户,起码也是个中等以上地主。

对这些人,朱以海原来也都是只夺爵,清理田亩,其余的不究,甚至对来投的,还能量才授官使用。

对于如平江伯陈治安、新乐侯刘文炳、惠安伯张庆臻、彰武伯杨崇猷这些宁死不降,自尽殉国守节的旧勋臣,朱以海虽没给他们家族保留爵位,但只清理了他们违占侵占之田,其余的都给予承认登记保留,甚至还特以追赠谥号,恩荫其妻儿等。

对旧勋臣,也是分几等对待的,开城降虏的列最末,然后是降顺的,再是闯军、流贼、鞑虏所杀,然后是逃跑隐居的,自尽守节、战死殉国的则是上等。

针对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待遇。

那些殉国守节的,不仅财产保全,而且子弟也多恩荫授职,那些开城降虏降顺的,基本上田地、宅第全都收回了,甚至还罚没,或劝捐了不少银子,且基本上被远离绍天朝堂。

这些人不管是因为之前降顺还是降虏,又或是早些年没落了,还是其它原因现在没在朝中任职,或是任职不高,他们仍然还会是地方上的豪强。

就比如之前南京城里那些勋贵,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临淮侯李弘济、灵璧侯汤国祚等一堆公侯伯爵们,与钱谦益等开城降清。

这些人有些后来去了北京,但基本上都没得到重用,后来基本又回南京,在南京战役里,被严我公一个个全坑死了。

南京光复后,朱以海对这些人的处置其实还算仁慈,基本就是没收了以前朝廷赏赐给他们的田地,清理收回了他们侵占的军田官田等,又令接受的寄名投充地等退还,然后把赏赐给他们的宅子收回,至于其它的则还是网开一面,让这些家族保留着。

虽然他们在南京守城时也被逼捐数次,城破后各家族也是又捐献了几次,但元气还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