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贞观俗人 > 第379章 十八学士

第379章 十八学士(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拼音法其实也是一样有韵,且有韵母和声母,韵母里还分单韵母和双韵母。

比起隋人所修的切韵里的反切法,明显拼音法更高效更精准的,毕竟一套拼音也就那么几十个声韵母,小学一年级就能学会了,能够拼出各种音来,但反切法却是要用汉字来切字音,识字不同的话,可就不好切了。

秦琅倒也不是闲的没事来搞这玩意,实在是他发现自己的几个弟弟们读书方面缺少天赋,如今让他们开蒙,结果这切韵怎么学怎么不会。

满口的山东齐州话,还夹一点关中音,就是学不好这洛下读书音。

老师教的还不错,可孩子们学这反切法确实累,只能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明显效率不太好。

“正在编。”

马周说的是秦琅手里的字典,暂名贞观字典,是一本字书,不过与说文解字或者是历朝的其它字书不同的是,这本字书是秦琅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字典书。

隋朝的切韵一书,算是最近的字书了。切韵成就很高,细分的话切韵其实是属于韵书,按声、韵、调的关系将汉字组织起来的字书,强调的是韵调,着重划分韵部,实际上就是分韵编排的字典。

但韵书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强调发音,切韵采的就是古洛下音的读书音,他其实跟平时讲话不太一样。

如李世民他们平时其实讲关中话更多,但在诗赋文章上,却采有的是洛下音,如科举考试也要求做诗等用的韵,必须就按这种读书音来,要按标准的韵书来。

所以秦琅打算把汉语拼音弄出来,虽说如今的读书音跟后世普通话语音完全不同,但其实关键的是声母和韵母这套东西学会了,那么再套上读书音就行了。

这其实就好比用拼音标方言是一样的。

拼音倒是几下就弄出来了,秦琅想着干脆趁着现在崇贤馆儒者学究士子们也多,干脆就再上一个贞观字典的项目好了,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排列,并且采用文言和白话两种来释义,并增加举例。

也可以用部首偏排来查字。

历代的韵书各有一些不同,虽都号称是采用中原音,洛下音,可都会有一些不同,这其实就好比民国时的四川话啊北京话官南京话啊等等有区别是一样。

不同版本的韵书,采用的标准也不一样,不过大体相同。

比如切韵就按平上去入声分韵,有一百九十三个韵,按反切发声分音。

反切法,其实就相当于是一种拼音法,但是用两个字来切一个字音,其实还是有些不太标准的。

相比之下,秦琅觉得还是他自己小时候学的汉语拼音的拼法,比反切法更精准方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