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贞观俗人 > 第665章 东宫

第665章 东宫(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年隋乱之时,李密与王世充战于洛阳,李密据有黎阳和回洛两大仓有粮却缺钱,而王世充据有东都洛阳,府库钱帛充盈但城大人多却缺粮。后来王世充主动找李密,提出以钱购粮,李密居然应允。后来王世充从李密处购得大量粮食后,于是城中缺粮危机缓解,王世充得以坚固城防,安抚军民,李密再攻,却是无机可趁,最后终被王世充所败,这难道不是前车之鉴?”魏征举了一个例子。

“魏侍中这例子举的不错,只是这明显是一个特例,王世充与李密战于洛阳,特别时期特别形势,李密卖粮换钱,确实是愚蠢举动。但我们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整个军购计划,也是大唐进一步打开对外贸易的一环,更是大唐加强对周边诸藩干涉影响的一步,比如趁机对西域诸国,提出要在丝路上设立驿站、烽堡,在海东海南诸国,于一些港口设立商馆,甚至在一些沿海海湾建立贸易港,秦琅甚至已经打算下一步,就要租一些沿海小岛或是港湾来做为租界,建立海外贸易港,甚至为将来发展殖民地做准备了。

就算暂时不去想以后的殖民地、租界这些,起码借机扩大外贸,这是大有好处的,甚至借贸易,也还能方便的收集情报这些。

大唐这么大,怕什么?

另外他又特制作了一张张图表,把一组组数字,图像化表格化展示出来,这种简易PPT,让承乾也都一目了然,其它宰相们也都很生动直观的一眼就看清楚了。

“出售这么多军械?这前后加起来,都得有数万人的装备了,而且都是好装备,这里面有不少都是我们的敌人,或潜在敌人,如高句丽,如占城,如西突厥,这样做岂不是资敌?”侍中魏征提出疑惑。

“我提醒魏侍中看一下这些军械的数量和价格,总量是挺多,足能装备五万以上军队,但若是细看,其实采购我们军械最多的也就是高句丽国,总军购契约是一万五千套各式军备,其它少的有一二百套的,千八百套的。”

“一万五已经很多了,卫公难道没想过,高句丽人用我们这些精良的装备,武装起一万五千高句丽精锐,到时再来打我们?”魏征继续问。

“首先,这一万五千套装备不是一次性交给高句丽人,会分成多批,完成估计得数年之久。另外呢,就算给了他们,但是我们能用这些军械,从高句丽人那里换得更多的东西,再加上这个利息收益,还有我们军械本就卖的贵,我们卖他们一万五千套,赚的利益能够为大唐制造更多的装备。”

“卫公想的是不是太简单了点,打造武器铠甲,需要铁,需要钢,还需要牛皮、牛筋、牛角、鸟羽等等,这些东西,可是很宝贵的,若是大量军械制造出售,我们如何能保证自己还能充足?赚的钱再多,关键时候,也未必能买到所需材料吧?”魏征道。

“这个我自然是清楚的,我因此向各国开放军售同时,才要求签订贸易合约,另外你看我让各国拿来折钱付款的货物里,每国的都不同,除了各国主要的土产外,其实好多东西都正是制造各式军械的原料,如各种铁矿石铜矿石等,如牛皮马皮,牛筋牛角等等,这些东西充抵钱款,运回大唐,便可提炼加工制造军械,还能生产其它民用商货物资。”

“当然,军售和贸易赚了钱,我们也可以加大矿产开采和冶炼,增加作坊和培养工匠。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能保证我们强大的军工生产制造能力。”

魏征听的直摇头,觉得这样做总感觉很危险。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宰相,倒是没那么轻易下决定,毕竟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先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