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贞观俗人 > 第1239章 宝泉

第1239章 宝泉(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有朝廷信用背书,允许用这些金银币纳税交租,甚至允许兑换铜钱等,自然也是增加了他们的信用,这么多年用下来,大家也渐习惯了。

比起称重式的纯金银,一来这些纹金纹银的金银币交易方便,不必说各种鉴定成色,称量剪切,就是携带也方便的多。

“朝廷还计划发行一些小银币,分为五角、二角、一角,据说这也还是当初魏公在广州时试发行过的,效果还可以。皆定为银七铜三!”

一文的铜钱币值过小,用做零钱交易还好,但稍微大点的交易就不太方便了,一千钱就六斤四两重,比如买头牛得好几贯,就得背上几十斤钱。

所以朝廷认为,要想办法减轻缺钱的现象,不仅得加铸金银币,还得搞些小银币。

因此把铜钱含量降到六五,降的不算多,降了三厘。

一斤铜料一百六,一两刚好是十钱,铜含量下降三厘,一千钱就减少三两铜用量,也就降低三十文钱,虽然相应铅锡用量增加,但铅和锡比铜便宜太多。

算下来,调整为铜六五后,利润实际增加百分之三左右。

朝廷铸铜钱的利大约是在百分之十左右,而秦家的其实不止十五,因此调整过后,秦家铸币利润可能会达到百分之二十,现在朝廷要拿走百分之五,那他依然能保证在十五左右。

就算按朝廷的十左右算,那么增加三厘,利润也能达到将近十五,拿走五厘,也只是三抽其一。

原因是大唐金银产量较低,全搜集起来铸钱,其实一年也新增不了多少流通量,如果多铸些含银量低的小银币,既能增加货币量,也能解决交易不便的一些问题。

金银币铸币利润低,所以这次也调整了,尤其是金币,降为七五。

原来朝廷的金币本就不是纯金的,掺入了铜,既能使金币更坚固耐磨,同时通过按面额标价,是所谓的纹金,因此提高了铸币之利。毕竟如果用纯金,按市价,那何来铸币之利,损耗还是自己的。

但之前金币本身价值也只是比面额略低一点点,而现在这次朝廷打算提高点差价,这部份差价就是朝廷铸币所有了。

“朝廷会进一步禁止金银直接流通,加强金银币的流通。”

面额金银币已经有二十年的流通时间,逐渐也得到了大家的接受,毕竟虽然比纯金银实际价值低,但在进行禁止金银直接流通的情况下,做为一种货币流通,顶多算一种劣币,却更能取代纯金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