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贞观俗人 > 第1321章 废苏立韦为哪般

第1321章 废苏立韦为哪般(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过了武成门,来到宣殿政,发现皇帝召来议事的人不少,政事堂宰相、枢密院执政,还有转运司计相,以及被称为内相的翰林院学士、御史台的中丞·····

这是一次标准的廷议规模,难道又出了什么大事?

要说起来,皇帝李胤虽然性格上有些刚愎自负了些,但说起勤政,其实还是不错的,说起来隋唐的几位天子,都是非常勤政的榜样。

李渊在位虽仅九年,但他被迫退位时天下都还未能一统,所以也没有资格可以整天享受,基本上是每天上朝的,而且退朝后,还经常要跟宰相重臣们廷议,有时也要召大臣仗下奏对,批奏章经常批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

而圣祖皇帝李世民,年轻继位,精力充沛,更加勤政,虽然贞观后期龙体不适,已经开始让太子长期监国,但是皇帝就算在外巡游,可朝廷奏章依然也都要全都备份一份快马送到行在,皇帝也都是有观阅的。

皇帝却认为骠国不过是西南的一群丛林蛮夷,不值一提,搂草打兔子捎顺带的,派一些兵马灭了他们就好。

根本没有必要特意放慢节奏。

皇帝轻松一句话,政事堂宰相们却得累出血,尤其是做为负责行政的尚书省来说,他们就更忙碌了。

尚书省左右仆射原来是各分管三部,左仆射分管吏、户、工三部,右仆射分管兵、刑、礼三部。

不过因为枢密院的设立和转运使总揽财政,所以尚书省六部中倒有两部没了实权,兵、户两部只剩下了些闲散权力,可尚书省毕竟是总领行政的机构。

李胤在位以来,甚至一度改贞观后期两日一朝的例子,恢复每日早朝,逢五、十扩大朝会,而初一十五更是举行朔望大朝会。

私下奏对,召集大臣廷议更是家长便饭,不仅天天要召宰执们议事,甚至皇帝还早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要接见九位官员,品级有官有低,涉及各个部门,不仅有京官,还有来京办事的官员等。

来济没日没夜的忙着这两场战争的各项协助事宜,熬的两眼通红。

“来相,圣人谕旨,召政事堂诸公在宣政殿议事。”

来济皱眉,最近大朝小会不断,让他更加时间不够用了。

宣政殿在含元殿西,本就是天子常朝之殿。

隋时为武成殿,唐改宣政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