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贞观俗人 > 第1359章 逼宫

第1359章 逼宫(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萧嗣业不得诏敕,确实没法发令。

高护这个时候也有些急了,干脆很直接的许诺给萧家好处,这次危急过后,将给萧家在政事堂增加一个宰相之位,甚至翰林院也能安排一个学士之职,若萧嗣业愿意,枢密院也可以再增加一个萧氏子弟。

“转运司计相之位,也可让于萧氏。”

萧嗣业听到这话,眼睛眯了起来。

他年少之时就随侍在隋炀帝身边,为宫廷侍卫,经历过雁门之围、江都之变,杨广被弑后,他一度成为阶下囚,后来跟着姑祖母萧皇后辗转到了塞北投东突厥,可以说这位兰陵萧氏的名门子弟,年轻的时候是吃过很多苦,经历过很多事情的。

“高公,这是制度,仅凭一道口谕,枢密院无法发符下令,就算我下令,可枢密院有上下两院,必须有两院的当值执政的同署名才行。”

“某已经让人去请薛公来了。”高护这个时候不肯让萧嗣业见皇帝,“圣人虽然得老奉御施针用药稳住情况,但也还不容乐观,眼下不能打扰。特殊时候,特殊行事,萧公。”

枢密院掌武柄,政事堂、翰林院都无权干涉,枢密院调兵发符也不需要经过翰林院和政事堂,但毕竟枢密院虽掌武柄,可也只是掌调兵权,并无统兵权。握兵权掌握在南北两衙诸卫军手中,东都洛阳的镇戍宿卫统兵权,是在两衙诸卫军手上的,可实际的指挥,又是握在诸中尉和中郎将们手中的。

因此现在大唐的兵权,一分为三,枢密院决策军事、掌鱼符兵籍。南北两衙二十四卫军,掌有统兵权,所有军队都归两衙节制。

但中尉、中郎将、折冲都尉掌握兵马。

在代北,在突厥人的扶持下,他苦苦的支撑着杨政道的隋朝流亡小朝廷,但也锻炼出更坚毅的性格。

他已经嗅到了一股宫变的味道。

“我要见圣人。”

萧嗣业表情变的凝重起来。

“高公,本朝自天子继位以来,改革兵制,设立枢密院,兵权三分。以枢密掌兵籍、鱼符,两衙管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天子定制,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两衙,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

枢密虽掌鱼符兵籍有发兵之权,但首先还得皇帝的授权许可,兵权三分没错,但皇帝才是掌握最高兵权的人。

没有皇帝的授权,枢密院根本出不了军令。更别说枢密院设立之初,就是两院制度,调兵发符,都要上下两院合符,当值两院枢密同署名才行的。

这一套东西,本来就是皇帝为了防止兵变、叛乱的,尤其是上次苏氏发起的玄武门之乱后,更加严格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