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三卷新时代 第26章 温泉 (求月票!)

第三卷新时代 第26章 温泉 (求月票!)(第1 / 8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欧战结束之后,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就已经展开,美国仰仗自己急速膨胀的工业和金融实力,向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发出了挑战。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一百三十七艘军舰,“建设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海军”。

自纳尔逊之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并保持“两强海军”的英国自然不甘示弱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中国虽然在共和12年对日战争期间通过“海军四年造舰计划”,但仍然保持在最基本海洋防务需求的范围内,规模不大的造舰计划,并未引起英、美两国的警惕。

中、美、英三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斗争与对抗,最终因“婆罗洲危机”被摆上台面,为了令中国的影子从“婆罗洲危机”中退出,美、英、法均在同一天向中国提出外交通告,向远东地区派遣舰队以向中国施加压力,而中国作出的直接反应就是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应对可能的“入侵”。远东的气氛前所未有的紧张了起来。

在“婆罗洲危机”后,中国国防海军在国会作证“海军依靠现有军备,无法在面临海军强国入侵时保卫国家海洋及海运安全。”后,国会立即修改扩充了共和12年提出的四年造舰计划,规定建造117艘军舰,其中包括8艘主力舰、10艘巡洋舰、10艘航空母舰以及50艘大型驱逐舰,这一计划比12年四年造船计划扩充了近70%。待完成后,中国的海军实力将达到美国65%,从三流海军国家挤身世界一流海军强国之列。

“今天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或者得到它,或者失去它,或者是与它携手合作,或者是与它走向对抗?对于美国而言这是一个选择。”

当中国与美国、英国、法国趋于对抗,中国国内爆发**示威,中国政府举行了轰炸世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之后,《纽约时报》用这样的一连串的问题作为文章的开头,尽管文中包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但是每一个人都知道,或许中美之间那种不需要盟约奠定的“友好关系”即将结束,中美两国走向对抗或许是历史的必然。

国会山附近,数千名身穿美国陆军制服的青年,他们聚集在一道,然后一个一个,陆续走到尽量最接近国会山台阶的位置。这些人当中有的坐着轮椅,有的缺胳膊断腿,他们的手中高举着“不要再让美国人流血!”、“要和平!不要战争!”之类牌子,在他们面前站立着如林大敌的警察,警察手提着警棍怒视着这些老兵,双方还保持着最起码的。

欧战对于美国人而言是痛苦的,尽管美国参战较他国晚了3年,但是数百万美国青年在法国战场泥泞的战壕中进行了近四年的酣战,近百万美国青年将生命留了在法国,更多的美国青年受伤,战争的创伤尚未平息之时,美国试图再次干涉海外让这些美国人感觉几乎如噩梦再临一般。

孤立主义与反战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意思,尽管美国政府已经一再表示“我国希望亚洲维持现有秩序与和平,但绝不会卷入与美国无关的战争之中。”,不过显然还是有一些美国人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至少在没有实际性“和平”之前,欧战时倍受创伤的美国人依然会坚持着他们的“反战示威”。

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吃够有海无防苦头的中国国会甚至在通过的四年造舰计划修正案后,甚至立即讨论审核海军部提出的“大洋舰队”计划,大洋舰队计划远比四年造舰计划更为庞大,甚至同时通过海军法,以确保海军规模。

面对中国国会的迅速反应,以及新一轮军备竞赛业已形成,无论是美国或是英国都知道继续如欧战之前德国与英国之间那样,进行无限制的军备竞赛对两国而言都将面临各种困难,财政状况的窘迫、人民的反战促使英、美两国不得不考虑通过新的国际会议来达成某种妥协。

1924年5月14日,在“婆罗洲危机”与各国即将展开全面军备竞赛的现实面前,美国参议员博拉在国会提出议案,主张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讨论限制英、美两大海军国以及中国海军的海军军备问题和可能引起战争的远东、太平洋问题,5月26日,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博拉提出的《关于召开限制海军军备会议议案》。

而欧战后经济遭受重创的英国同样意识到无限制军备竞赛绝不英国经济所能承受的,在美国参议院通过这一议案的第二天,首相在帝国会议开会时表示,欢迎美国关于召开限制海军军备会议的建议。英国人的想法非常简单通过“限制海军军备”这一招,也就是自己不增加军备,依靠对方减少军备以达到维持军备的优势。

“咚!”

国会山附近到处都是记者,这些未获得进场资料的记者们大都焦急的等待着国会山庄内传出的消息,或许那个消息真的会向柯立芝总统许诺的那样,“将给予世界持久和平!”,当然前提是各国如果都能够接受那个旨在限制各**备的方案,并愿意做到谈判桌协商限制军备的话,世界持久和平或许指日可待。

美国的政界、舆论界对此充满了渴望,1921年11月18月至3月7日,英、美、法、意、德、奥匈、奥斯曼等27年国家代表举行了巴黎和来,长时间的谈判最终达令参战国达成《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的任务,主要是拟订对德奥等国的停战和约,调整战后欧洲帝国主义列强间的关系,消减、限制德国、奥匈同盟**备。

至于各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巴黎和会虽有所涉及,但还来不及加以解决。战后,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实力已发生很大变化。欧战期间,不仅日本和美国力量猛增,都想同英国抗衡以称霸远东,从而加剧了日、美、英等国在这一地区的矛盾,而中国也同样在悄然无声之中迅速增长崛起,各国在亚洲的矛盾尽管激烈,但中日矛盾却一日比一日尖锐,最终两国爆发全面战争。

共和十二年中国取得对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已经完成从绵羊到豺狼的转变,中国不再是列强垂涎的投资场所、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半殖民地,而是一个快速崛起的工业化国家。中国不仅竭力想提升国家实力,同样要恢复亚洲的传统地位,因此在东亚与东南亚问题上中美、中英以及英美之间争夺随后日益尖锐。

而对这一现状,美国随即进一步加强了太平洋上的防务,并着手扩大夏威夷群岛海军基地。英国则决定把新加坡建成皇家海军第三战舰队的基地,还打算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自治领的海军合并成“远东联合舰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