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三卷新时代 第65章 华钢联的危机(求月票!)

第三卷新时代 第65章 华钢联的危机(求月票!)(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浦东长兴路18号“上海股票证券交易所”是南中国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即便是共和十年因欧战停战导致的崩盘,令无数人损失惨重,但过去的九年随着一四、二四、三四国家工业计划的推动,中国的股市更是扶摇直上,股票证券交易所从来都是流淌银河之地。

但最近二年,上海股票证券交易所内钢铁类股票却非常罕见的出现了半所未的熊市,一定程度上钢铁工业左右着工业类股票的走势,但钢铁类股票的熊市却未能影响到其它工业类股票,钢铁类股票的熊市实际上是市场作出的反应。

自共和18年3月6日,西钢联宣布迁出西北市,投资4。5亿元建立新厂,待新厂投产西钢联将成为世界第一个年钢铁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钢铁企业联合体,市场的反应是迅速的,几乎是在西钢联公开建立新厂的第一时间,西北以及上海股票证券交易所就立即作出反应,除西钢联股票扶摇直上外,钢铁类股票全线下跌。

噩梦是什么样的感觉?

恐怕没有任何企业比华钢联董事会的董事们感触更深,这两年因国内各地的大兴土木,钢混结构建筑更是当前的建筑主流,因而专注建筑钢材的华钢联获利颇丰,但在华钢联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华钢联的市值却跌落了15%,这等他们的资产缩水15%,这一切根本原因是市场对华钢联无信心所导致的。

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独立甚至是经济独立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衡量国家实力的关键要件。著名的福克斯国力方程:mt=((ms)t+(me)t)z。其中的三个系数分别是人口、钢、能源产量。可见钢铁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重大作用。

“钢即是国家!”

从共和六年起,这简单的五个字开始从西北传播制整个中国,没有钢铁,就没有机器、没有武器、没有船舶、没有国家的实力,可以说,钢铁是国家工业化的脊梁!

共和十八年中国生产的1460万吨钢,而这一年,美国的钢产量5734万吨、德国1151万吨、英国1025万吨、而法国仅只有944万吨,,中国的钢产量的超过美国的4分之一,代表国家实力的钢产量从世界第三跃居世界第二。

“北有西钢联,中有汉冶萍,南有华钢联!”

位于上海外滩共和东一路17号的华钢联大厦,是上海外滩第一座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建筑,用地是十年股灾后上海银界以债权人身份没收的哈同的一处房产,其后被银行平价售予华钢联,随后华钢联便在原址上修建了华钢联大厦。

华钢联大厦分东西两幢大楼,东大楼是主楼,地上15层,底层层高较高,地下2层,共17层。钢框架结构,所用钢料全系德国克虏伯钢铁厂产品。西大楼是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外墙下层用国产花岗石,主楼顶部采用平缓的四方钻尖形屋顶,盖以绿色的琉璃瓦,檐部施用斗拱装饰。其他如栏杆花纹及窗格等处理上均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简朴之中寓庄严之意。

在中国的钢铁工业界人们总是用这如此这般话语形容中国的钢铁工业分布,三家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生产出了中国80%的钢铁。论产量西钢联产量占据中国钢铁产量近半,论资历汉冶萍是中国最老的钢铁企业,而位于上海的华钢联无疑是三家公司中的小老弟。

华夏钢铁企业联合体是共和七年,由华东银行团出资牵头,整合江南制造局炼钢厂、陆伯鸿的兴和炼钢厂和上海的另外几家中小铁厂而成,直到一四计划后,在华东银行团的资助下收购国投马鞍山钢铁公司55%的股份之后,其方才挤身中国三大钢铁公司的行列。

共和十六年,得益于华东银行团的帮助,再次以巨资收购国投鞍山钢铁公司之前,华钢联只是三大钢铁公司中的“小老弟”,收购鞍钢后,华钢联以年产400万吨钢铁,跃居三大公司第二位。

相比于世界上任何一家钢铁公司,西钢铁的市场定位无疑更为明确,利润价值更高的优质钢铁合金一直是西钢联最为看重的市场,在倾巨资研发更为先进的钢铁合金时,甚至不惜放弃部分下游低利润市场。

一直以来,与早就发展成为钢铁行业巨无霸的西钢联相比,无论是华钢联或是汉冶萍,都是夹缝中求生存,利用西钢联的市场空白谋求企业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中国的钢铁三大公司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汉冶萍依靠大冶含量铜铁矿,制造天然含铜的耐蚀路轨以及中底端板材、而华钢联则力足于建筑结构钢,技术最先进的西钢联不可能将自己宝贵产能过多的用于低端市场,两者的市场实际上立足于西钢联优先保障优质合金钢材后的产能不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