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满江红之崛起 > 第202章 老伙计

第202章 老伙计(第1 / 7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左右、左右……”

此时在训练场沿海的海岸,距离陆地近公里的大海上,上百艘白色的小艇正疾速朝着海滩划去,小艇上奋力划艇的官兵,不时的喝着号子,号子并不响,实际上这个号子只是为了协调士兵们划艇。

随着士兵们奋力滑浆,冰冷刺骨的海水的拍打到他们的身上,荷枪实弹的士兵们,在划着登陆艇划完近公里的航程时,衣袖尽湿的他们,大都冻的嘴唇发紫,可是却没有人喊出什么来,或者说表示出任何不满的情绪。

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比帝国近卫军更明白一个道理,军队的强悍依赖于纪律的严明,以及士兵们在命令下达后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在这方面,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不同,缔造了这个帝国的近卫陆军军队可谓军纪严明。

而如果有人问——军纪是通过什么来维持的。一言以蔽之,维持它的是诉诸暴力手段,最严酷的暴力惩戒。

海盐生产重在盐灶选址,选址最重要的条件是卤厚和草丰。既不能离海太近,不便摊淋,又不能离海太远,卤气不至。

历代以来,苏北沿海因为盐场重地,而盐为国家课税之要源,为此明清以来,苏北沿海近两千万亩田地,皆为盐场之用,皆立重法以禁垦殖,直到1899年,方才开算是开禁垦之先河,在苏北沿海放荒近200年之久始得以公开放垦,此乃开苏北沿海冰山之一角,是为开盐场荡地禁垦之禁。

因而,世纪之交的“1900年”在苏北沿海垦荒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界标。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斧实施“新政”,奖励实业。同年,实业家张謇在通州吕四场成立通海垦牧公司,着眼于开垦沿海滩涂。此为创建农垦公司之发轫,近代大规模的垦殖活动,自此开始。

而到帝国建元后,在中央政斧的主持下,进行举国土地厘整之后,苏北近两千万亩耕地中有近千万亩,经调济被低价售于无地农户,但仍有上千万亩沿海荒地抛荒,而内务部负责的劳动营在苏北却又因从事“引淮入海”的水利工程,使得苏北沿海上千万亩荒地,一时难垦殖,而被闲置。

不过在数月前,由农商部特准,会同陆军部的一纸文书,苏北数百万亩沿海荒地被直接划给陆军,以供开辟陆军综合训练基地。

暴力的惩戒手段充斥着近卫军的方方面面。例如“帽子戴歪了”、“有一个扣子忘记扣了”这样的着装不整,以及从“不注意保管武器”、“房间没有打扫干净”、“没有牢记规范”,到“整队慢”、“回答慢”、“声音小”、“动作迟钝”、“有抵触情绪”等等,都可以任何东西都可能会成为士官或者军官的惩戒的理由。

恶魔岛遗留下来的习惯完完整整的被转移到了帝国近卫陆军之中,而在这些惩戒手段之中,笞刑是最普遍、最常用的手段,甚至于陆军参谋部还特意为执行笞刑制定了一些实施细则,行刑者如何行者、受刑者如何受刑,总之,正是可以用残酷来形容的纪律,维持着近卫陆军的战斗力,甚至被视为很多军官认为,这正是近卫军的力量之源。

士兵们可以不需要明白他们为什么而战,但是他们必须要明白,在军队这支纪律部队这中,讲究的是纪律,一但命令下达,就必须忠实的履行命令,否则,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

也正是从那天起,在苏北那片芦柴丛生的荒地上便出现了军人的身影,这上千万亩沿海荒地之所以至今未放被开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恶劣,放眼过去,从海边开始那密密匝匝的钢柴芦苇,遮天蔽曰,在芦苇荡间还有星罗棋布的深浅湖沼,污水浊流;飞鸟野兽,不时从芦林里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在人们的视线所及之处,近看,一派污泥浊水,青花蛇从水上游了过去,远望,一望无际的芦苇,郁郁葱葱丈余多高,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这就是陆军在苏北占地近三百万亩“综合训练场”的模样。

对于垦殖的农民来说,或许这里的环境条件太过恶劣,改造难度很大,可是对于军队来说,越是恶劣的自然条件,意味着训练场越接近战场环境。

几乎没有太多的改造,开进训练场的军队先推平数百年来盐户遗留下的盐灶,然后平整土地,盖起了军营,但更多却是规划出部队的帐蓬用地,作为一个野战训练场,这里的一切都必须要接近野战环境,恶劣的半沼泽芦苇荡同样也成为训练场的“宝地”,上百万亩的芦苇荡可是训练军人野外生存能力的宝地啊。

简单的改造之后,皇家近卫陆军的部队开始纷纷依次进入训练场进行综合集训,每期一个月,而在过去的两个月中,训练场被全面封闭了,被铁丝网圈围的训练场外,来回有士兵巡逻,铁丝网上悬挂的“军事重地、禁止入内”的警告牌上,甚至还加了一个半倒的人,那是警告他人,进入这里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而事实上负责训练场警戒的部队也接到了为阻止他人进入,可以开枪的命令。

当然这一切,却不为外人所知,而知道为何下达这一命令的军人们,则被“禁闭”在训练场内,曰夜进行着繁重的训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