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13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13节(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很多机构则在组织特别的小组,针对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他们所验证的数字都超过1000。

这样的验证更有说服力。

如果只是求解的方式验证,代入大一点的质数难度会变得很高,毕竟人脑运行速度是有限的。

有些机构则是想代入‘5和17’后,做出对应函数的平面图像,但很快就发现能做出的只有‘近似图像’,因为代入单独的数字后,绝大部分情况下,计算机根本就无法直接求解。

这个时候,顶尖的数学界关注的反倒是另外一个问题——

“所有的验证都能够对应求出另外一个质数。”

这是对于‘高次质点函数’的说明。

论文最后的总结还说道,“23次验证,并不代表百分百准确,但我们并非是要证明数学定理,而是说明高次质点函数的特异性。”

很多数学学者看到第二篇论文内容,马上迫不及待的开始验证。

众人拾材火焰高!

“高次质点函数,是否存在其他的质数对节点?”

“函数具体存在多少个质数对节点,是固定个数,还是无限个数?”

这两个问题太有吸引力了。

‘5和17’是高次质点函数的一个质数对节点,那么是否存在其他的质数对节点呢?好多团队都开始针对问题做研究。

其实就像是梅森素数,数学家们都能找出梅森素数的规律,并对于发现梅森素数感兴趣。

在短短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就纷纷发表自己所验证的数字,并表示得到了另一个质数。

虽然验证的数字都没有超过一千,但一定程度上,已经能说明规律了。

5,17,确实是函数的质数对节点。

当一个函数包含无数的全质数点,而且分布非常密集的时候,就绝对不能用巧合来形容了。

当然,数学是严谨的学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