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48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48节(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二则,物质世界存在粒子,而空间是不可见,不存在于物质世界中。

如果空间的存在形式,适用波粒二象性问题,等同于让空间趋于物质化。

这与现有的理解明显不符,即便和王浩团队的研究论文,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就是研究内容了。

王浩团队的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联系宇宙微波辐射、宇宙膨胀、加速膨胀等问题,还构架了严谨的数学体系,可以说,完全颠覆了天文物理著名的大爆炸理论。

当很多学者重新审视论文内容,一个争议顿时就出现了。

那是有关空间存在形式的表达。

虽然论文的数学内容上,没有非常明确的表述,但湮灭能量过程中,空间存在形式的表达明显偏向于‘粒子化’。

另外,能量传递的过程,也就是导致宇宙膨胀发生的过程,空间存在形式的表达,就偏向于短波形式的表述,才联系了宇宙微波辐射背景问题。

那么空间的存在形式,究竟是粒子还是短波呢?

但是,很多学者都认为,王浩团队研究更有说服力。

实际上,大爆炸理论也只是一个假想,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证据有三个。

第一就是宇宙的膨胀。

第二就是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

这就是争议的地方。

很多学者都能够轻易想到,物理界存在几百年的微观粒子和波的争议。

这个问题最终以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研究为终结,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粒子,即“光子”,他还留下来一则预言:当光子频率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以光电效应的方式发射电子,而光电效应可以说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量子革命。

但是,物理界对于微观粒子和波争议,无法运用到空间存在形式的问题上。

一则是因为暂时还没有更多的实验发现,两者的争议不过存在于论文数学表达中,理论的研究不一定是真实准确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