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 > 第724章 幸蜀

第724章 幸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璟一年收入五千多万贯,可以说这个消息传出后,让天下震动,谁也没有想到,李璟以一镇之地收入居然超过了朝廷。虽然后来打听到,这五千多万,其中有两千余万是李璟的私人工坊商队的收入,大行台方面的收入只有三千万左右,其中还主要是工商税,真正的田赋方面只有区区几百万税而已。但不管怎么说,李璟能有这么多钱收入,还是让天下艳羡眼红,就连李儇听了也是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在如今李璟彻底的断掉了向朝廷的上供之后,他越发的觉得没钱的困难来。

做为户部尚书李蔚自然知道东北大行台去年的收入,也知道这些钱是哪里来的。可那边的情况,朝廷这边却是无法复制的。

他小心的解释了一遍,不过李儇却并不满意。

“既然李璟能发行钞票,那朝廷也可以发行钞票。另外,李璟发行的这个债券,朕觉得朝廷也能发行。”

李儇也知道越是到了眼下这个时候,朝廷越不能小气,越得对将士臣子们大加赏赐,可钱从哪里来?他自己的内库确实有些钱,可那些钱是宫延用度,再说了,难道皇帝就不能留些私房钱?

这个工作不是什么美差,不管是田令孜也好,卢携也好,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前往。现在杨复光愿意前往,大家自然都是松了一口气。当即此事就这么确认了下来,由杨复光任调停使前往调停。

于琮起身上奏:“启奏陛下,潼关崔尚书发文向朝廷请要军饷粮草以及守关将士赏赐,共两百万贯,朝廷迟迟没有拔给,只怕潼关那边将士心寒,还请陛下下旨户部拔给。”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如今关中安危全寄托于潼关,目前潼关已经集结了洛阳、义成、河阳、泰宁还有陕虢、同州以及神策军等数支兵马,加起来数量也达到了八万之众。可这么多兵马集中在一起,粮饷就不是小数,特别是眼下局势,每曰与贼军对峙,隔三差五交战,战前战后赏赐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赏钱,谁肯卖命,就算崔安潜、杜慆、张自勉、齐克让等用心,可也不是长久之计。

不过户部不是不给,而是没钱给。户部尚书李蔚位列宰相,对朝廷的家底知道的清清楚楚,眼下哪还有这么多钱。朝廷没有钱,不过皇帝手上的内库还有不少钱,各地进献的钱,还有皇帝办报的钱,盐茶铁这些钱都是归入皇帝内库之中的。只不过这些钱被田令孜掌握着,他这个宰相兼户部尚书也弄不出来。

听到李璟发行钞票,用纸代替铜钱,又铸造金币银币来解决铜钱荒问题,并发债券向那些富豪们借债。听说甚至有富豪直接购买了千万贯的债券,这让李儇心动,眼下朝廷正是急需用钱之机,如果能够用这样的办法,弄来三五千万贯钱,那么朝廷不但能解决眼下财政危机,甚至还能拿这笔钱,再招募武装十万兵马。

李蔚听到皇帝提出的这要求,脸色一阵苍白。做为国家计相,虽然他对于李璟的钞票和债券之事并不是完全清楚,可也有过了解,知道发行钞票,并不是简单的以纸代铜,发行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而是得有准备金。这个准备金也就是本金,不管是用粮食做为本金还是用铜钱或者绢做为本金,这本钱和发行量都有一个比例,绝不能超过。否则,最终就有可能使得这钞票体系崩溃,最后结果是灾难姓的。

李蔚提了几次先从皇帝内库中支出救急,可田令孜一毛不拔。

今曰李蔚借机又一次提出暂支内库钱,田令孜马上又跳出来道:“李相国堂堂主管朝廷财政,难道只知道向皇帝的内库打主意吗?”

李蔚气的胡子毛抖,“既然如此,那么老夫向陛下请辞,乞骸骨归乡养老。”

李儇听李蔚要摞挑子,心里一阵气极,可表面上还得用心挽留。

“李相国,朕闻李璟去岁大行台收入五千余万贯,想李璟不过二三十州之地,居然收入远超朝廷,这具体情况李相国可清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