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 > 第902章 子弟

第902章 子弟(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老班头也十分困惑,他一样的弄不明白。

这时,一个声音在他们身后响起。

“小伙子们,这只是暂时的。战争,在极大的消耗着我们的钱粮,我们的物资。但是现在,你们听到了看到了。战争已经告一段落,虽然在东北还在用兵,可起码我们已经稳固了我们的西面和南面,只是维持北方的战线,我们就要轻松许多了。放心吧,这样的日子最多还要坚持一年,等到明年。我们就会好起来了。大家咬咬牙,再坚持一年!”

大家回头,发现说这话的是他们辽钢新来的一个副厂长,他只有三十多岁四十不到,刚毅的脸庞,锐利的眼神。身上穿着一件没有胸章和肩章领花的军中常服,浆洗的有些发白。穿在他的身上,是那么的合身,衬的他越发的有股军人气质。他的一只手臂空荡荡的,他没有右手。据说,他原本是一个乡军的军主,在不久前随秦王西征。在白水泺一战中,他表现勇敢,立下功勋,不过自己也丢了一条手臂。因为这样,最后他被安排退伍转业,成了辽钢的一名副厂长。

工友小勇鼓起勇气望着这个新来的副厂长,“厂长,这是真的吗?再坚持一年。生活就能好转,我父亲他们就能回来了,每月也能如从前一样领到足够吃饱的粮食了?”

一家人本来就靠着父亲和祖父们耕种。现在两个壮劳力一走,留下他母亲和他祖母带着他们一群没成年的孩子,要种那么多的地,根本不可能。最后,父亲来信作主,让他们把家里的地都租给了那些新来的移民们去做。这几年来的人很多都要安置到更北方去,有些人不肯去,就留下来。但留下来的,却分不到土地,因此,他们只能进工坊矿山做工,或者给他们这些早来的移民佃田耕种。

家里的地佃给了别人后。他们一家人进了辽阳城,父亲托人给他们找了几份事情。母亲和祖母在城里给一个校尉做帮佣,祖母负责带孩子,母亲替他家做饭,他则进了这家辽钢做学徒工,几个姐妹也都进了一家纺织厂,两个弟弟则在读书。靠着乡下土地的佃租,还有城里做事的薪水。倒也生活下去。只是如今这粮食却是凭票购买,粮食供应紧缩,他们家开始吃不饱肚子了。

许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强大,那么战无不胜的秦军,他们的日子却越过越差呢?

高铎弄不明白,他的很多工友也弄不明白。他们的天地只限于窄小的、焖热的工厂,他们大多没有多少文化,虽然工厂晚上也会有上识字课。可紧张忙碌了三班六个时辰之后,那么晚了。一坐在那里大家早就打磕睡了,谁又还有精力识字学习?

独眼老班头在军队时也识了不少字,最喜欢去厂部拿那些已经过了期报纸回来看的滋滋有味。一有了什么了好消息,他总是会兴冲冲的第一时间告诉他们,因此,他们常能从老班头的嘴里听到报上的诸多好消息,如前段时间,张自勉将军攻破了沙陀人的老家雁门镇,刘寻将军金城大败胡人,还杀了一个地位很高的契丹人。又如秦王殿下不久前亲征塞外,一举歼灭了南侵的所有胡人。

总之,就是好消息不断,秦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秦王殿下睿智无双,英明果决,他们又新增了雁门、大同这代北的两镇地盘。而且大败了沙陀与契丹人的侵略阴谋。可是在这接连不断的好消息后面,高铎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却是,车间的生产任务在不断增加,他们休息时间越来越少,赶工越来越多,而他们的薪水虽然没变,但他们的粮油副食这些重要的物资,却越来越紧缩了。黑市上开始出现一些食物,各种各样能吃的东西,但却贵的惊人。

“我们这是怎么了?”忙碌工作了两个时辰之后,午饭时间,工友小勇一边扒拉着稀饭一边咬着一个杂粮窝头,一边茫然不解的问独眼班头。

一伙少年的目光都望向班头,钢厂里除了一些技术人员外,大多数的青壮工人都被调走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如今工厂里是他们这些毛头小子和老不死的们在当家,他们做着以前那些工人的活,却还拿着学徒的工钱,甚至连肚子都要吃不饱了。

“这只是暂时的。”老班头的话有些无力,“你们也看到了,我们接连打胜仗,一个胜仗接着一个胜仗,地盘拿下了一块又一块,咱们秦藩是最强大的。”

“可是我们肚子都吃不饱了,活却越干越多。”高铎有些激动的望着班头,“我家乡下的那些地,今年夏天收获的那些粮食,县上只给他们留下了极少的口粮,然后其余的都给收购上去了。我们家的那份粮食,县上粮站直接给了我们家钞票,可我们要钞票做什么,又买不到粮食。现在我们一家,只靠着一点越来越少的粮票,弟弟妹妹们都吃不饱饭了。班头,我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了?我们不是一直胜利吗,我们不是越来越强吗,怎么反而日子越过越不如从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