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 > 第923章 开辟第二战场

第923章 开辟第二战场(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此外,秦军还带来了大量的新装备,雪橇、冰橇.....

当一队又一队的先头骑兵部队被派往四面八方武装侦察的时候,海参崴的登陆缷货还在进行当中。

几十万人涌入港口,几乎是一夜之间。从港口向内陆延伸的半岛就突然如雨后的蘑菇一样,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由冰雪堆起的营墙和帐篷搭建起组成的城镇。东征将士们在冰雪围墙后面。按指导手册,用冰块和积雪塔起一座座能容纳十人左右的冰屋,然后在里面又搭上皮帐篷,他们在地上铺上皮垫子,羊毛毯子,然后睡觉的时候,整个人钻进睡袋里面,再在外面盖上棉被子,这样,大多来自中原的将士,晚上终于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不用发抖了。

一开始,很多中原来的士兵,特别是一些原本是从江淮一带来的士兵们,看见上面让他们用冰和雪搭房子,直接睡在冰天雪地里,都感觉不可思议和深深的畏惧担忧。大白天的时候,他们全副武装都还冷的牙齿直打架,这大晚上的住在冰窝子里,这岂不是要冷死人?

任军官们如何解释,他们都是难以接受。好在搭一个冰屋很简单,当一个大冰屋搭好后,李璟第一个进去,然后叫了一些南方士兵代表们进去。没多久之后,那些原本站在外面冷的直颤抖的士兵们从里面出来了,却一个个面红不已,那非害羞,而是冰屋里十分暖和,他们穿的太多了,刚才进去时,有的甚至又把毯子也披到了身上,结果,发热了。

一连七天,秦军的登陆还没有完成,海参崴港却已经比原先扩大了十几倍,这里仿佛成了一座巨大的军械库。山一样高的军械堆积在半岛上一个接一个的仓库之中,那些连绵十余里的仓库里,堆满了成捆成捆崭新的刺枪、弓脊、横刀、羽箭、弓弦、弩箭以及火药等等。

光是战马、挽马、骡马等,秦军就运来了足足五十万匹,光战马就有二十。还有那一门门的飞雷炮、大将军炮、弩车、投石器,整装的,散件的,堆积了一个又一个仓库。

而为了安全起见,存放在港口隔海相对的熊岛之上。熊岛长约四十里,宽约三十里,是海港的天然屏障。对于拥有强大水师力量的秦军来说,扼守阿穆尔半岛,占据海参崴港口,同时将粮食、火药等重用物资囤积于熊岛,约五里宽的海面,足以让部族联军望而兴叹。

熊岛上,存放着东征部队最重要的三样物资,粮食、火药、和棉衣。

东征部队直接渡海而来,他们的后勤补给完全得依靠自己携带而来的这一批粮食,直到他们能攻入联军占领的渤海地区,取得给养为止。数十万人和几十万匹马的粮草,就显得越发重要。为了这次作战,秦军准备了几年,尤其是这两年,藩内百姓勒紧裤带,节省口粮,军方不断的囤积粮食,并且生产了大量的罐头食品。

一开始其它的士兵们还不信,可结果等他们跟着切冰扫雪搭建起一座冰屋,然后迫不急待的进入其中后,果然感受里面暖和多了。

特别是当他们把他们用各自的皮帐子把冰屋围起来后,冰屋里更暖和了。

而在渤海这样的地方,舍弃要塞关城,主动与联军野战,对秦军来说也是个极大的挑战,因此,火器对秦军十分重要。尤其是对这场规模庞大的战争,越发的显得重要。

除了粮食和火药之后,棉衣则显得更为重要。

零下二十多度的海参崴,这样的严寒许多秦军将士一辈子都没经历过。更不用说,等北进后,天气还会更加寒冷,据军情局搜集的情报,去年,在这一地区,最深的积雪为六尺六深,将近七尺,这个积雪深度,意味着那积雪甚至比很多人都深。在这样的严寒里,没有御寒保暖的衣物。大部队中原来的战士。连生存都保障不了。何谈做战。

幸好秦军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辽东辽西等地种植棉花,这些年下来,棉花产量逐渐增高,储存也有了不少。

棉花夹袄,羊毛线衣,过膝的棉大衣,皮手套加棉手套、皮帽子,羊毛连头脖套。棉裤、棉袜子、棉鞋、皮靴,羊毛毯子,棉被子,皮帐篷、保暖睡袋、白酒,雪花膏、冻疮膏、口脂,防火火柴......东征士兵们的防守装备几乎是武装到了牙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