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逍遥小地主 > 第242章 能长出钱来的树

第242章 能长出钱来的树(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去籽的搅车、弹棉的弹弓、纺纱的脚踏车,有了这些东西,纺纱织布还不手到擒来。

虽然李逍对于这几样工具也只是有点大致印象,毕竟当年历史课上还是学过黄道婆的,不过记不清不要紧。就跟李逍弄出曲辕犁一样,只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加上一结大致的细节,那么缺失的部份,完全可以找工匠填补。

大唐的工匠其实底子还是很不错的,颁下赏格,重赏之下,自然有人会去钻研。尤其是李逍还早有了方向的情况下,解决问题还是不难的。

在布不仅仅是衣料,还能当钱的年头里,若李逍能够引进推广棉花种植,发明织布机,建起织厂,那他岂不是就将拥有印钞机?

大唐几乎全国各地都种桑养蚕,因此其实唐朝的蚕丝不少,绢只算是一种比较普通的丝织品,因此价格其实不算贵,比其它高级丝织品便宜不少。

而按官方的规定,一匹绢等于一端布的价格,一匹绢四十尺,而一端布是五十尺,绢价和布价其实是四比五,绢不算很贵,但布也并不很便宜。

但是一斤棉花却是可以织成数丈的粗棉布,若是织成细棉布,则能织更长。可高昌的一斤棉花才七文钱,一斤棉布却高达四十五文,相差巨大。

关键原因在于当地的气候,种棉不难,但织布极难。

李逍仔细观察了园里的棉花,这种棉应当属于草棉,据说这种棉学名叫非洲棉,耐干旱,适合西北边疆气候,生长期短,只要一百三十天就可以了。

在高昌好种,但这种棉花的棉丝和棉籽附着坚固,脱子不易,高昌人并没发明大弹弓,更别说搅车,因此去籽极为费时。

且这种棉纤维比较短,纺起纱来也很费心力,特别是高昌那边过于干燥,湿度小,织布时棉纱更容易断。

高昌毕竟是西域小国,论起技术水平革新方面,可是远远不如中原王朝的。因此他们虽早就种棉花,但生产不易,产量有限。而棉种虽早传到中原,可中原人却因为适应性问题和种植方式原因,导致并没有推广棉花这种重要作物。

李逍觉得草棉一样是可以在中原种植的啊,改变下种植的方式、技术,用更适合中原气候的方式来种植就行,别死照着西昌的方式种植,人家那边气候毕竟不一样的。

至于说织布难,这更难不倒李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