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逍遥小地主 > 第379章 狠人

第379章 狠人(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再其次,实际授田还得根据当地田亩数量来分,打比方一千亩地,有十丁,那当然是每丁百亩。而如果总共只有一百亩地,有十丁,那每丁也就只能授十亩了。

这就是均田制,核心就是限田,而不是分田。

李逍说接下来要在百济均田,核心思想不是说要给那些百姓贫民们分田,而是说又要对那些百济豪强地主们下手了。

每丁最高限额百亩,那些地主豪强们哪个家里不是有大量庄园,无数田地呢。就算如今清丈田地,收契钱收走十分之一,还剩下很多。

这种税制的特点就是不管你家有多少田地,征田租时只是按丁口来算的,一个成丁就征两石,不管你有百亩还是十亩地。

“薛帅提出的问题很关键,租庸调是我大唐税制根本,是以均田制为核心的。但毕竟这里是战区,还是边疆新征服之地,不能与中原相同并论,因此我的意思呢,咱们征田赋,不按租庸调来征,而是在清丈了田亩后,直接按田亩数量来征税,每亩征六斗。”

“亩征六斗,会不会太高了一些?”薛仁贵又问。

正常来说,田税一般也就在三十税一左右。如果说一亩地收粮一石,那么亩收税其实也就是三升多点,而李逍说征六斗,那就起码是六成了。哪怕百济的地肥沃些种的是水稻,那亩产也就是一石半到两石的,六斗一亩的田租也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这就是相当于提高了十倍的田赋了。

“三十税一,太低了。”李逍很狠,对敌人就得狠些。

“亩租最起码得五斗。”他说道,“而且我计划下一步要在百济推行均田制。”

均田制的核心其实不是说免费授田,而是限田。比如中原均田制说每丁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

那八十亩田六十五岁后要交还朝廷,二十亩田可以留传子孙。

但那也只是说说好听的,实际上,这每丁授田百亩有个前提,首先,这个百亩就是一个普通平民成丁所能拥有的最高田亩数,比如说你家已经有一百亩地了,那么你就一亩地也分不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