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的朝阳 > 第四卷东北偏北 第50章 革命

第四卷东北偏北 第50章 革命(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那边的报告让豪森内的心头一紧,最终他还是点了点头。作为一名火炮专家,他于克虏伯公司任职,只不过他的发明并不为公司所接受,甚至被公司视为不现实的,而深知这一技术将给火炮带来革命性变化的他,为了推广自己的技术,将这一技术卖给了德国的敌人——法国人。这下可为他招来了麻烦。

因为这个时代的德国并不承认私人专利,只能以公司的名义申报。conAd1();豪森内的制退复进机专利则以公司的名义申请的,他的擅自出售违反了德国专利法,因而险被判断入狱,最终还是北洋公司代其支付多达5万马克罚金的情况下。其才免于牢狱之灾,而作为回报,豪森内便来了东北,成为东三省兵工厂的火炮工程师。

豪森内的到来为东三省兵工厂带来了德国最先进的火炮生产技术,同样其发明的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技术也被带至东三省兵工厂,尽管豪森内发明的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技术并不成熟,但在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试验后,其却正在一点点的成熟着。

“有了制退复进装置的火炮叫做管退炮,这种炮架就叫做弹性炮架。弹性炮架最大的特点是。在火炮开炮的时候,火炮整体不再向后移动,强大的后坐力由这个弹性的炮架来承担。通过制退复进机缓解巨大部分后坐力。直观来说,在火炮开火的时候,火炮不动,只有炮管向后后座,然后再向前恢复原样。”

在前往火炮靶场的路上,于马车上给大帅进行起“火炮扫盲”来。此时他显然忽视了一点——正是大帅力主引进速射炮,甚至不惜拒绝生产架退炮。

热门推荐:、 、 、 、 、 、 、

“嗵!”

随着一声炮响,火红的炮焰瞬间映亮了整个靶场,那门火炮在喷吐炮焰的同时,炮管猛烈后坐,而炮架却是纹丝不动,这显然与旧式的火炮不同,旧式火炮射击时其后坐力全由炮加承担,所以其炮架在火炮发射时不可避免的向后猛退。除了极少数小口径火炮,因为后坐力小无需太多关注以外,其他较大口径的火炮必须使用可以移动的炮架,也就是开一炮,整个火炮要能够向后移动,以缓解后坐力。

这样一来,不但射速非常低,而且因为需要不断将火炮推回原处。每次推回,显然火炮的位置就改变了,之前的瞄准参数无法继续使用,只能重新校对,导致精度低下,更重要的是后坐力对炮本身也有一定的损害。

而这门炮在发射时其炮架却没有任何的移动,只是炮管后座,而且在后座至极限时又被猛烈的自动推回原位,从而再也无须人工将沉重的火炮推回原位。

“由于整个火炮不会出现移位。发射速度和精度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并使火炮的重量得以大幅度减轻。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并使火炮的基本结构趋于完善。而现在豪内森工程师发明的这种水压气体制退复进机分制退和复进两部分。制退机由制退管、活塞及液体组成,制退管与炮身后端之连臂相连,火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一端之液体因受压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时液体即发生一种抵抗力,以制止炮身后坐。

复进机系利用气体吸收后坐力之一部分,待后坐结束时,被压缩之气体,因其伸张将后坐体推至原位。这样,通过制退复进机这个中介,炮管和炮架实现了弹性连接,既有利于减轻火炮的重量,又为提高发射速度创造了条件。”

“第237发!”

站在远处混凝土防护堡内的豪森内在纪录本上,记录下新的数字,这一发炮弹已经平了上一门火炮的记录——237发的记录。

在记下这个数字之后,豪森内有些紧张的看着堡外的那些炮手,他们正在忙活着检查着制退复进机,以确实其是否能够继续射击。

“豪森内先生,制退复进机没有任何问题。我看还可以再打上十发看看!”

再打十发,那可就是快250发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