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的朝阳 > 第241章 兵临城下(求月票)

第241章 兵临城下(求月票)(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作为机枪手的丁云杰也许应该庆幸他扛着的是轻机枪。而不是九五式重机枪,九九式轻机枪实际上是九五式重机枪的轻型版本,它的枪管更轻。且使用30发弹匣,相比于枪身重量高达13.5公斤的九五式重机枪,他的重量减轻了许多,只有十公斤。

实际上这种九九式轻机枪和九五式重机枪并没有多少区别,它同样可以使用九五式100发弹鼓,甚至如果有必要的话,他还可以配上一个三脚架,便可以作为重机枪使用,只不过其较轻的枪管使得它每射击200发子弹就要更换枪管,而对于前线部队来说。这种十公斤重的轻机枪使用起来更灵活。

而这种去年定型的轻机枪直到今年,在总结了海参崴战役的经验后,才被确定为步兵班的标准装备,按照新颁布的标准,每个步兵班应该装备一挺轻机枪,但实际上,受限于产量只有极少数部队可以达到这一标准,而103旅,每个步兵排都有两挺轻机枪,而相应的。连属重机枪也从初时的五挺调低至三挺。

即便如此,103旅与其它兄弟部队一样,仍然拥有这个时代划时代的火力。

不过作为机枪手的丁云杰,并没有想那么多。对于他来说,他正在与沉重的机枪抗衡着,持续四个小时的强行军,已经让他的体力严重透支,甚至,他们还丢掉了毛毯、雨衣等非必要的作战物资。只为了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内抵达乌兰乌德,向守军发起进攻。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部队的行军速度是以最慢的为基准。

无论是对于陆军亦或是海军,都是如此,就像现在第103旅师一样,在距离乌兰乌德尚有三十公里时,其便根据计划绕过了“道路”,从另一个方向沿着铁路向乌兰乌德发起进攻,尽管103旅得到了一百多辆用于装载弹药拖曳火炮的卡车支援,但是他们的行军度仍然只能以大都依靠步行的步兵部队的速度为标准,按照行军条令规定常行军每小时按4-5公里掌握,急行军、强行军分别按时速度10公里,强行军为日行50公里以逐步形成。

在东北军中,徒步强行军一直都是战士们的必训科目,每天睁开眼睛便是一个五公里武装越野,更是军队的必修课。

按照制定这一规则的唐浩然的说法是徒步长距离强行军是对士兵意志的考验,可以淘汰掉那些意志不够坚强的士兵,正基于这个观点在新兵入伍的训练和基础训练时,长距离的强行军都是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入伍训练的强行军每一次都可以淘汰掉过20%左右的未受过训练的新兵,不过正因如此东北军可以豪不犹豫宣称一点——老子行军天下第一。

看听着身边战友粗重的喘息声,气喘吁吁的丁云杰开始借助一直以来熬过强行军训练的法宝——注意转移法、幻想法。慢慢的在他的脑海里开始浮现在回到家中的。他想象着家中苹果树上的苹果,还有那香甜枣糕……想象着这一切,他只觉得直觉得那双象灌满了铅的腿,这会好像又变得轻巧了起来。

“命令部队休息二十分钟!”

而现在,103旅与他的兄弟们部队一样,正在诠释着他们是名副其实行军第一。

从凌晨四时起,第103旅的近万名官兵就马不停蹄的朝着的乌兰乌德行进,此时,他们已经脱离了大部队,他们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为了从侧翼进攻乌兰乌德,现在他们已经行军过四个小时,沿途甚至还占领了一座火车站,从军官到士兵都大口的喘着粗气。但是无数次强行军训练磨练出的意志,仍然让他们咬着牙坚持着,长距离强行军考验的是意志、比拼的是素质。

此时的吴千里感觉到额头上上的汗水浸的睁不开眼睛。他用挂脖颈的毛巾擦了擦汗水,刚擦掉汗水就看到了他的副营长,同样的一副模样——他携带着背包、挎包、手枪、水壶、小铁锹、指挥旗、望远镜等全副装备,另外身上还挂着两支步枪。肩上还扛着一架重机枪的枪架。

很难想到平质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副营长,此时就像一个骆驼一般真能“驮”!这时,几个掉队的战士赶到他身边很难为情地把该属于他们携带地武器从他的身上取走了。全营官兵一个个都象刚从河里捞出来一般——汗水浸湿了所有人的军装。

“真特娘的累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