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守村人 > 第900章 浮桥留名蒲津渡

第900章 浮桥留名蒲津渡(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历史上明朝也没有大范围地晒滩盐,土地兼并就包括了兼并芦苇荡,谁控制了芦苇荡,谁就控制了海盐的出产。

现在盐池也该成了滩晒法,通过层层提纯,出来的盐就好吃了,芦苇荡自然就开始种荷花,芦苇拿来编制东西,喂牲畜。

芦苇还是药材,鸭子和鹅,正好吃芦苇,渭南说养了很多兔子,就给喂芦苇吃,只要别吃刚打了露水的即可。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晒干的芦苇是兔子的最爱,如果能够再给个芦苇棒就更好了。

……

官员们的题本上就写了这么多的琐事,偏偏大家喜欢看琐事,直接关乎民生。

“今年看不了荷花了,以后再说,吃饭,早些休息,明天继续赶路,明天到华州的华阴县。”

朱樉一副不去看的样子,他知道三弟着急,看个荷花保证得耽误一天的工夫,那个荷花种植的地方才大呢!

乘船进去,在那里喝个酒了,听个曲了,完喽!

他说是到华阴县,却不是进到县城里住,要去黄河边,得走一百四十多里路呢!

到黄河边队伍开始陆续渡河,晚上也渡,最后他们这些人早上过河,与前面的部分队伍汇合,跑解州休息。

解州有司盐城,就是后来的运城,里面有盐池,整个关中和山西的地方,就靠它来提供盐。

以前这里的盐不好吃,好吃的是蜀地的井盐,海边煮的盐都比这强。

唐朝时候长安吃的盐,一些出自此处,渭南有芦苇荡,解州也有芦苇荡。

芦苇荡并非偶然,包括海边曾经煮海为盐的地方,都分配芦苇荡,拿着芦苇荡的草煮盐,然后那个灰正好提纯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