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纪元1912 > 第230章 拖不得

第230章 拖不得(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日置益五十岁出头,瘦瘦小小,干尖的鼻子下蓄着一团仁丹胡子,时常快速转动的两只小眼睛上罩着一副金丝玳瑁镜片。这个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的高材生是一个语言天才,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又从小受家庭的熏陶,不仅汉语流利,且对汉学颇有研究。他的这个才能很快得到了政府的赏识,派往智利、阿根廷等国出任使节。庚子年他来到北京,任日本驻华使馆头等参赞。他参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日置益在中国一住便是十四年,熟悉中国国情,且与袁世凯打过多次交道,对这位清朝的权臣、民国的总统也甚为了解。

“你好,公使先生”

袁世凯迈进会客室,冲着日置益伸出了手,虽说日置益还未开口,可是他却已经知道这日置益之所以来拜访自己是为什么,就在半小时前,他还要安排外交部与德国驻华代价、德国胶澳总督商谈归还青岛事宜。

在袁世凯看来,德国人提出的归还青岛的条件,真正重要的就是前半句,至于后半句,根本就是为了办日本人的难看,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按照本意,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同日置益会面,但却又不能不见,因为……国家弱,没法子啊

威胁

如果是在几个月前,面对这种威胁,格林会抚袖而去,大不列颠是不会接受任何威胁的,但是现在呢?他却只能苦笑着,正如现在的英国一般。

“对此,我必须要回报伦敦后,才能给予答复”

当日本在那里苦苦哀求着要参战的时候,在大海的对面,在中国,早在数天前,中国便宣布了中立立场,并立即公布了《局外中立条规》,对于自身的实力,无论是袁世凯或是中国政府高层以及地方,都有清楚的认识,能在列强虎视眈眈下保存国家已经实属不易,这列强大战的混水还是有多远就躲多远。

可有时候,就是有心想躲,也躲不开。8月15日,几乎是英国决心牺牲中国胶州湾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妥协的第一时间,日本便以“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为由,向德国发出了最后通谍。

“晚安,大总统先生”

着一身浅灰西服,系一条蓝地白纹领带的日置益迅速站起,先是两手垂直,深弯下腰鞠躬,然后再伸出右手来,与袁世凯握着。

“请坐,请坐”

虽说明白对方的来意,但袁世凯还是笑容可掬地指了指沙发,接着又亲自从茶几上的小铁盒里抽出一支雪茄来,请日置益抽。日置益礼貌地谢绝了。袁世凯转过脸对站在一旁的袁克定说道。

而鉴于英国与德国已经在欧洲开战,日本这边又以“维护日英同盟”为由向青岛德军发出最后通牒,袁世凯便清楚地看到,日本为实现其对中国的野心而与英国结盟准备攻打德属胶澳租借地,与英国结盟是假,意图占领胶澳是真,至于英国在威海卫的那几百号人马,能牵制野心勃勃的日本吗?

不用问袁世凯都知道答案,了解日本人,同样洞悉日本人野心的他早在日本向青岛德军发出最后通牒的之前,袁世凯则一方面以大总统名义电请各参战国勿在中国领土上进行战争,一方面斡旋于英德两国之间,期盼靠以夷制夷的策略收回青岛。

或许是袁世凯的策略奏效,或许是德国人早已预见到即将发生的战争注定要失败,8月15日,在日本发出最后通牒之后不到六个小时,德国外交部便向各国宣布。

“可以考虑把青岛交还中国,但是日本也应将台湾交还中国。”

而当天晚上,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便进了中南海居仁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