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纪元1912 > 第362章 变局

第362章 变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灯光下的声音显得很是激昂,室内的几名军官纷纷点头赞同着。

在同僚们纷纷言的时候,蒋志清却出人意料的沉默着,对于“张园案”他的胸中同样溢满了怒火,可相比于那些同僚,他却觉得这件事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他倾向于袁世凯的解释。

可是谁派人刺杀经略使呢?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答案不断的出现,可是他却是不愿意面对。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昏昏浊世吾独立,义愤燃烧热血涌……”

就在这时歌声从盛毅的嗓间迸出来,他的歌声中压抑着愤怒的情绪,周围的青年军官们也随着唱了起来。

当夜幕降下之后,青岛的主要街道,一盏盏路灯开始亮了起来,这些连绵的路灯就像是夜幕中的明珠一般,照亮了青岛这座海滨的城市的街道,这些路灯是春节前由临管会出资安置,过去青岛的路灯只局限于欧埠,而现在路灯却早已铺设在青岛的每一条街道。

在路灯的灯光的照耀下,一个青年快步在路边走着,如果有人留意的话,会看到他在不时用余光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尽管青年的的身穿着便装,但是看着他的腰板和走路的资势,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出这个青年的身份来,他是一名军人。

青年很快拐入了一处漆黑的巷道之中,在黑暗的掩护下青年来到巷道的深处,然后在一个木门前,轻轻的扣了几下门环,扣动的声响很规则,显然有了事先的约定,当木门吱一声打来的后,青年便侧身闪了进去。

此时的独院内见不到一丝的光线,当青年在黑暗之中推开独院内的正房的房门时,才透过一道光线出来,青年便走进了房屋之中,青年随手关了木门,原本透过一丝光亮的独院再次陷入一片漆黑之中。

“要铲除贪官污吏,才能达到“共和维新”,建设新日本的目的。”

“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共和维新春空下,儿连结为正义!胸中自有百万兵,死去且留万世名;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

对于这歌,他们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在过去的半年中,在军队中,在民间,最为流行的正是这歌,这名为“青年中国之歌”具体的创作者不知为何人,但是这歌却深入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军官的喜爱,哥中提到汨罗江、离骚,无不是表明他们与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样的。

“……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永劫眠者不能寝;中华觉醒在今朝;且观九天云垂野;又听四海浪哗然,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中华;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销。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离骚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日完。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

一曲毕了,蒋志清反复念叨着歌中的“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销。”两句,最后他抬起头看着眼前的十几名军官,他们之中,军衔最高者是他,不过是中校,其它人不过是尉官,他们又能干什么呢?

又能改变什么呢?

又有一名青年军官沉声说着。

“可不是吗?国民苦不堪言,士兵们的家人也一样!当我们在青岛前线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不少兄弟的家人却在卖掉他们的妹妹,来换饭吃,农民种出来的粮食,自己也吃不到,他们捱饥抵饿的,苦苦忍受着这一切。”

另一名青年军官的话,换来却是所有人的一阵沉默,今天聚集在这里的军官并不仅仅只有江苏陆军的基层军官,其中还有中央陆军以及海军炮台部队的军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年青,在这十几名军官中,最年青的不过只有十岁,年长者亦不过二十二三岁,他们大都是陆军军校或江苏陆军教导总队军官教育队刚刚毕业的青年军官,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显得如此的激动。

“大家听我说,经略使一直致力于改变国家现况,但是以袁世凯为的北洋集团,却无意改变国家,经略使一直致力于通过协商解决国内的问题,可是现在,大家已经看到了,他们是如何回答经略使的善意,他们是用子弹,用最卑劣下流的暗杀,作为回答,我们绝不能再沉默下去了!”

“他们是聋子,只有出我们的枪声、炮声,他们才能听到我们的声音,现在是军队采取行动的时刻了,中国欲富强,必须对行以军国至,对内修以民权,对外争以国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