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纪元1912 > 第36章 鲁南铁道大劫案(求月票!)

第36章 鲁南铁道大劫案(求月票!)(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他方剑林以后要发布的却是第一手,最直接的报道,甚至出于记者的本能,他又盯着那“五当家”的看了几眼,以便记下这个人的模样。接下来方剑林帮土匪问明了洋人们各自的国籍、身份,越问他的心下便是却惊,原因很是简单,这一百多位乘客的国籍涉及英、美、法、德、意、俄、日等十余国,其中还有领事馆普通官员,即便是心惊,可是在他问明各种情况后,又重新回到国内旅客队伍中。

此时有一对相貌相近、身着浅蓝花绸旗袍的年轻姑娘慢慢地靠拢上来,用钦佩的眼光对方剑林轻声道:

“方先生,你真行,一点都不怕哩!”

说话的这对姑娘是亲姊妹,一个约莫20岁,叫解鸿芬;一个小她一两岁,叫解鸿英,她们是上海一个富商的女儿。此次去北京却是要当什么,嗯,是国务院的实习生。

国务院实习生,这是一个很新鲜的名词,事实上,方剑林早有打算,到京城后,他一定会就此事进行报道,这是国务院设立的一个“新职”,邀请那些学生进入国务院和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实习,为毕业后寻找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积累经验,建立初步的社会人际关系。这些人从事的工作不同,时间长短不一,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实习生”。

“多拿两件衣服吧!”

在被赶着下车时,宋至渔却是把车座上被人扔在那的几件并不值钱的衣服拾了起来,并将其中两件塞给方剑林。

“这……”

虽说写过数篇有关土匪的报道,可从未遭过匪的方剑林,显然不知道,这些土匪抢也抢了,劫也劫了,为啥还要把他们赶下车。好一会他才反应过来,这就是他过去写的有关土匪的报道中提到的“以人为质”!

下车后,车厢内的乘客集中在路轨边的一处空坝上,在明朗的月光下被分列成排站定,那些土匪对乘客的划分是以车厢划分,显然他们在车厢中有内应,三等车厢的乘客被轰到一边,二等以上车厢的乘客则被轰到另一边,而在这列火车上还有一百来名外国人,有男有女也有小孩,则被指定在另一侧站好。这时土匪中有位40来岁的被他们称做“五当家”的瘦高个急步上前,吩咐喽啰们向众旅客一一问明姓名、籍贯、年龄及客票等级后,借着手电筒光匆匆地登记在簿上。

不过这些实习生却没有分文报酬却有机会结识高官、看到总理、了解政府运作,在国务院工作的实习生,其实就是不领任何报酬的志愿工作人员。相反,实习生们还必须自己掏钱,解决住宿、交通类的问题。

也正因如此,在方剑林看来,这种“实习生”恐怕只有像眼前的这两姐妹一样,只是“有钱人”的“游戏”。他们途中与方剑林同座相识,一路颇为投机,这会见方剑林的胆子竟然这么大,敢和土匪说话,自然也就佩服了起来。

当问及那一群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只听见他们一阵“叽里咕噜”,双手一摊、两肩一耸地说洋话,把土匪们逗得一阵好乐。此时那位“五当家”不由得皱了皱眉头,极不耐烦地向着国内旅客这方说道:

“你们谁懂洋话?给老子站出来当翻译!”

“五当家”的一恼,众人那里还敢再言语,顿时哑场了一会儿,《申报》记者方剑林连忙即站出来说:

“我会英语!”

因为是在教会学校读书的关系,在教会学校中几乎就是用英语上谭、说话,后来在上海当记者时又常同英国人打交道,口语颇为不错。他想着中外旅客一起蒙难,都是朋友,当互相关照;另外又怕匪徒们一时捺不下性子做出有伤事理的事来,所以便主动挑起了翻译的担子,而且作为记者,他也想记录下这一切,因为就他的职业生涯来说,在中国似乎还没有这样的劫车案,过去顶多是一些土匪化妆成乘客,闭门抢劫,可在这,却是把整个铁路都扒了,劫了上千乘客,这怕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一但传出定是惊动全国的大案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