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疯狂 > 第八百三十六章 瘟疫和天津

第八百三十六章 瘟疫和天津(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弟兄们!我老将平日待你们如何?弟兄们都拍着自己的胸口想一下。这养兵千日,咱们吃饷卖命,这都没话说。我老将就说一句:有弟兄要走的就快些走,老将我不会阻拦,可余下的弟兄就跟着我去杀鞑子去!”

面对着城外的几万清军,负责守卫天津的蒋参将带着自己的几百亲兵出城迎战。天津虽说有战兵,也有卫所,可吃完空饷以后,能凑起的兵丁还不到四千人。

本来靠着这四千兵丁,再加上城内征用的民壮,还能勉强抵御一下清军的攻城,可是见到清军摆放出了十六门大将军炮和将军炮,城内的官员就知道天津城市绝对保不住了。

天津城的城墙已经是连年失修,再加上城头的火炮也没几门,只要清军来个一、两轮齐射,他们就可以攻破天津城。

……

当清军再次突破长城,威胁到北京城以后,京营中出征的那三万大军正行走了四、五天时间,来到了离北京城一百五十里左右的地方。

可得知了清军入关以后,领军的文武们立刻产生了分歧。有人要立刻返京护卫京师。有人害怕清军神兵天降,要逃到附近最近的城池中据城自保。只有极小部分人提出与清军战斗。不过提出维持原先计划,赴山西围剿闯营的人就一个也没有了。而领军的文官统帅却是犹豫不决,不敢自主地做出任何决定。

可是那些文武们有时间来争执。京营的士兵可就等不及了。当清军入关的消息在军营中传播开来以后,这三万大军就是轰然而散,每位将士都是各自逃命去了。

京营的将士,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逃跑的线路也熟。再加上这些人都是在皇城根脚下长大的,眼界也高,社会关系也与京城的官员、勋贵和太监们牵扯得上,所以他们并不怎么害怕朝廷来个秋后算账。尤其现在还是法不责众,再不抓紧时间逃,那还是不是心眼活的京城爷们吗?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从崇祯十五年冬天起,北京城陆陆续续地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当时人称“疙疸病”,症状是——头疼身痛,憎寒壮热,头面颈项赤肿,咽喉肿痛,昏愦等。病者往往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药饵。而这个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相当短暂,只有1—3天,甚至只有数小时。按照症状来分析,应该是肺鼠疫。

更为不幸的是,如果是在平时,寒冬季节有瘟疫也很难扩散,再加上明朝当时也有一些防止瘟疫传染的手段,京城里这种零零碎碎的瘟疫病情还可以得到控制。

可是恰遇清军入关,京城附近的人都到京城内来避难,城中的患者和死者也根本送不出去。这病情在京城内发酵,到了开春以后天气变暖,这场大瘟疫顿时出现了不可控状态,使得瘟疫在京城里肆意蔓延。而这详细的情况也将在后文详叙。

崇祯十五年腊月初九,天津卫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