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高武三国:自易命序列开始长生 > 第13章 涿江有庙现明王,东海王氏逐圣僧(6K)

第13章 涿江有庙现明王,东海王氏逐圣僧(6K)(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卢氏族叔与县令纷纷开口,道出了武学的关键,也是世家大族不衰落的根基之一,除却垄断的神通序列外,他们还把持着高等武学这一核心。

正式踏入五大天关后,便对武学的需求极大,各式‘内劲’也会因武学的不同而打磨出不同的作用与强度,各种武学也有不同的‘锻体’方法,‘养身秘方’;虽然不至于武学差就不能突破、走的更远,但这却真切关乎到实力问题,武学越精妙,发挥的实力自然就越强。

抛开個人资质、单纯以正常人而言,三流武学习练者与二流武学交手,自然是不敌的,与一流武学交手,兔起鹘落间就是要被放翻的,练出来的‘体魄与内劲’强度也很难相比,‘打熬的效率、锻炼的区域、孕养的内劲都是差距’,除非能做到那传说中的‘至诚之心’或‘人武合一’的心灵境界,可这二者极难达到。

前者需至情至信,心灵无有缺漏,达成者无一不是历史上义薄云天的忠义之辈;后者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武功打磨,只练一门武学,将之精通到合一层次,皆很困难。

故而到了练皮,所有武师都会开始寻找强大的武学修行,实在不行就多修几门普通武学,以繁对精,也诞生了一批人物。

县令说出了自己的来历,也因此他才能稳坐涿县这等一郡治所的县令,背后的靠山便是卢氏!

所以,书院与卢氏族人才会来助他,彼此都是一系。

语落,他探手一推,递来了一部户籍文书与官印,上面还刻写着‘追风捕头’四个大字。

“山河谢过县令。”项稷接过户籍文书与捕头官印,心中不由泛起喜意,日后他也有了真正的安全身份,不必担忧那些平皋一脉与桃侯麾下的纠缠,且还在官府得了个职位,有了武学与兵器、人力的提供,自然是好事。

武师实力,县令恩情,完全足够坐稳捕头之位了,更不用说还是追风捕头这种时刻游走在外,搜集情报的闲散之位。

且好的武学有一个特征,便是涵盖‘下位’,也就是说只要路子相同、练法相近,武人是可以无损改修上位武学的,并不会冲突导致内伤等。

这也就成了世家大族与门派的一种发展、约束手段,先给下位武学,等到忠心后才可以习练上位武学,实力提升并无影响。

更有一种关于神通序列的说法,认为所修武学的‘方向与类型’也会影响适合己身的神通序列,倒不是说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只是早选定早准备,这便是平头百姓所不知晓的领域了,一些原因、秘密全都把持在世家大族手中,根本不愿外泄,不加入便不知晓。

“难怪衙门捕快这般吃香了,吃公家饭,还有完整的武学体系与神通序列知识。”

在朝廷内,捕头同属护龙山庄,也被划分了完整品级,即普通衙役、武者捕快、各类武师捕头、青绶捕头、银章捕头、紫绶捕头、金章捕头、神捕、总捕头;自青绶开始,地位便等同于县尉,但无实权处理政务,只有缉杀镇压之权,最后的总捕头兼任护龙山庄庄主,乃是皇帝直属,嫡系中的嫡系。

而目睹这些,卢平与高诱却面无异色,在他们的观念中,做事哪里有施恩不求回报的说法,名利皆是报,若施恩无回报,长此以往,天下谁肯施恩义?

不求回报,九成都是假仁假义,引人忘恩负义,自古以来,施恩义都要接受报酬才能长久下去,形成秩序。

“背靠朝廷好办事,小友天赋异禀,也可借此习练朝廷武学,平步青云。”

“武学虽不影响境界突破,但却与实力真切挂钩,天关之后的神通序列也息息相关,也不得不考虑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